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中部地区城市经济发展

中国网 | 时间: 2011-12-01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二)中部地区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部地区城市尽管区域优势有所凸显,但是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也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部地区城市的崛起。

1.产业环境依然有待改善。

中部地区城市产业集群度较低,通过承接转移产业短期内建立起产业集群的难度较大。东部地区形成了许多产业集群,虽然由于经营成本增加向中部地区城市转移的动力相应增强,但是由于中部地区产业集群程度较低,要素成本等经营成本的节约不足以抵消在东部地区获得的信息服务、原材料供应、熟练劳动力等方面的集聚效应,产业转移仍将难以顺利进行。特别是对于产业集群中先行转移的企业,将承担更大的风险和成本,从而集群中的企业都希望别的企业先迁移,而自己等待中部地区城市产业集群程度较高时再行转移,企业的这种博弈导致东部产业向中部地区城市转移的难度进一步增大,短时期内中部地区城市承接东部地区转移的产业集群的难度仍然较大。

中部地区城市产业链条不完整,也将制约本地相关产业发展和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中部地区城市要素成本较低,也相应发展起来了一些基于本地优势的产业,但是这些产业并没有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经营成本较高,无法与东部类似产业竞争,从而导致产品很多时候只局限于本地市场,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同时,产业链条的不完整也使东部地区相关产业转移成本增加,抑制了其向中部地区城市进行产业转移的积极性。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较大的制约。

中部地区城市人口密度较大,承载负担较重,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中部地区城市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但是,中部地区城市除了武汉、合肥等少数城市外,大都科研基础薄弱,即使有些高新技术产业,也大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中较为低端的生产环节,附加值较低。就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而言,2009年中部地区城市仅为0.9%,东部地区城市则为1.4%,东北地区城市和西部地区城市也高于中部,分别为1.0%0.9%,这表明中部地区城市高新技术产业赖以发展的科研服务基础较差。从万人专利申请受理量来说,2009年中部地区城市为每万人2.37项,略高于西部地区城市的每万人2.36项,但远低于东部地区城市的每万人14.32项,也低于东北地区城市的每万人3.65项。从这些数据来看,中部地区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薄弱,科研能力也有待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除了武汉和合肥等科研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尚不能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崛起的依赖力量,只能作为潜在的有助于持续发展的增长点来培育。

3.城市化程度较低,服务业发展滞后。

中部地区城市由于产业发展滞后,同时人口数量众多,导致城市化程度明显低于其他地区城市。2009年,中部地区城市非农就业人数占年末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3.1%,远低于东部地区城市的25.1%和东北地区城市的20.6%,甚至低于西部地区城市的14.9%。尽管由于人口流动的因素,中部地区城市非农就业人口外的就业人口有许多在中部地区城市之外的地区就业,但这一数据至少表明中部地区城市对非农就业人口的吸收能力较差,城市化动力缺乏,从而也会在一定程度阻碍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应地,中部地区城市化较低也导致了服务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比重仅为36.1%,明显偏低,服务业发展滞后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4.优惠政策不突出,政策优势难以体现。

优惠政策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在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国家近年也逐步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政策支持,特别是税收方面,国家也给予了较多的优惠。但是,国家优惠政策在中部地区城市作用并不突出,政策优势难以很好地得到体现,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中部地区只有少数部分城市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大多数城市并没有享受力度较大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其他地区城市特别是东部地区城市享受的优惠政策较早,对于其他地区形成一种明显的比较优势,政策作用就会比较突出,而中部虽然某些城市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但是由于优惠政策出台最晚,最多只是抵消了相对于先行享受优惠政策地区的劣势,但并不会对这些地区形成一种有效的政策优势,优惠政策的作用也就不会太明显。

此外,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意识和管理效率也是制约中部崛起的因素,有待于尽快改变和提高。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郑海滨
     1   2   3   4   5    


    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情国力杂志社、中国信息报社联合成立的城市综合实力测评研究课题组,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中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构想,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引导我国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各城市正确判断其综合发展水平,发现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我国城市竞争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权威数据,依托国家统计局详实的数据资源,开展了对中国城市综合实力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测评。
    测评以统计、搜集、整理、分析和反映城市规模、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等基本现状及其发展变化的资料为基础,编辑出版《2011中国城市协调发展及综合实力研究报告》。 这项国家级的课题研究成果为研究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加强城市在全国和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有效地开展城市之间、地区之间乃至国际间的比较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对如何快速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意义重大。
 
1. 2011年12月25日16:00,《中国城市协调发展及综合实力研究报告》首发仪式;
2.2011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研究成果信息发布;
3.解读中国城市区域协调发展及综合实力测评体系;
4.主办方为邀请的部分城市举行颁奖仪式;
5.有关专家、学者演讲;部分受邀城市代表演讲;
6.中国网直播发布会;媒体见面会及部分主流媒体采访。

责任编辑:郑海滨 设计:满瑞 制作:刘智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zhenghb@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219 86-10-88828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