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城市经济发展
中国网 | 时间: 2011-12-01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三)三次产业结构。
1.服务业比重相对偏低。
2009年全国城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结构为8.92:49.55:41.53,但中部地区城市为12.99:50.93:36.08,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特别是相比东部地区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44.6%)低了8.53个百分点,也明显低于东北地区城市第三产业比重(39.2%)和西部地区城市第三产业比重(39.1%),中部地区城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则相对较高,都高于其他地区城市(见图1)。中部地区城市三次产业结构状况表明中部地区城市仍然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后工业化特征尚未显现。
图1 2009年中部地区城市与全国其他地区城市产业结构情况比较
(市域)
数据来源:各地城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报表上报资料
2.市区服务业占比相对较高。
中部地区城市市区第三产业比重较高,非市区服务功能较弱。2009年,中部地区城市市辖区第三产业比重为45.3%(见图2),尽管仍然低于东部地区城市第三产业比重(51.1%)和西部地区城市第三产业比重(46.9%),但相对于市域而言,这一差距已经明显缩小,而且还高于东北地区城市第三产业比重(42.4%),这表明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中部地区城市在市辖区范围内的服务聚集度较高,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非市区服务功能较弱。
图2 2009年中部地区城市与全国其他地区城市产业结构情况比较
(市辖区)
数据来源:各地城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报表上报资料
(四)社会需求结构。
中部地区城市与东北地区城市、西部地区城市具有相似的总体需求结构,都对东部地区城市产品表现为净需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净出口是社会需求的主要部分,虽然不尽等同于构成地区GDP组成部分的最终资本形成、最终消费和净出口,但基本能够反映出一个地区的需求结构状况。由于对于同一个国家内部各地区而言,相互之间的需求和供给关系并不统计为一个地区的进出口,因此一个地区的需求可能是对另一个地区的需求,从而表现为需求总额与地区GDP的比率关系差异较大,这种差异可以反映不同地区间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差异情况。表2显示,全国城市需求总额与全国城市GDP比率为0.957,需求与GDP的差异主要原因是表中的需求部分不包含服务性产品。东部地区城市需求总额与GDP比率为0.862,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需求部分不包含服务性产品,二是东部地区城市对国内其他地区城市表现为产品净输出。中部地区城市和东北地区城市、西部地区城市需求结构类似,需求总额与GDP的比率都大于1,表明整体对东部地区城市都表现为产品净输入,相对于东部地区城市和西部地区城市,中部地区城市产品净输入比率略低。从表2还可以看出,中部地区城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GDP比重高于东部地区城市,但低于东北地区城市和西部地区城市,表明其固定资产投资活跃程度略低于东北和西部地区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GDP的比率则高于其他三个地区,表明中部地区城市物质产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为重要;中部地区城市相对净出口能力高于东北地区城市,但低于东部地区城市和西部地区城市。
表2 中部地区城市与其他地区城市需求活动比较(市域)
地区
|
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与GDP比率
|
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与GDP比率
|
净出口与
GDP比率
|
需求总额
与GDP比率
|
东部
|
0.496
|
0.358
|
0.00899
|
0.863
|
东北
|
0.704
|
0.355
|
0.00056
|
1.060
|
西部
|
0.750
|
0.345
|
0.00099
|
1.096
|
中部
|
0.692
|
0.360
|
0.00095
|
1.054
|
全国
|
0.596
|
0.356
|
0.00531
|
0.957
|
数据来源:各地城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报表上报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