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中部地区城市经济发展

中国网 | 时间: 2011-12-01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二、中部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环境

我国经济发展在现阶段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约束加强,二是重工业化特征明显,三是城市化处于加速期,四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较快,五是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能力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这些特点将使中部地区城市的发展优势有所加强,但同时中部地区城市也存在较多的发展约束因素。

(一)中部地区城市经济发展具有的优势。

1.土地要素优势逐步显现。

中部地区城市综合地价水平低于其他地区城市地价水平。根据全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的数据,2010年第三季度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中部地区综合地价水平最低,为每平方米1902元;东部地区综合地价平均水平最高,达每平方米5611元。西部地区综合地价水平高于中部地区,但也远低于东部地区,为每平方米2548元。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中部地区城市土地要素成本较低。

中部地区城市工业用地与其他地区差距较小。尽管中部地区城市综合地价水平较低,2010年第三季度与东部地区城市的比值是0.339,与西部地区城市的比值是0.746,但是中部地区城市工业用地价格水平与东部地区城市差距却很小,2010年第三季度与东部地区城市的比值是0.599,并且高出于西部地区城市,与西部地区城市比值是1.01

3  2010年第三季度东中西部重点城市地价水平(元/平方米)

数据来源:根据全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2010年第三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相关数据计算整理

中部地区城市商业用地与其他地区差距较大。中部地区

城市商业用地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大于综合地价的差距,与东部地区城市、西部地区城市的比值分别是0.2480.641。中部地区城市土地要素成本相比东部和西部地区城市较低,从而对产业发展较为有利。随着商业和居住用地价格与工业用地价格差距的拉大,东部地区城市工业用地面临较大的价格上升压力,中部地区城市土地要素优势将逐步显现。

2.矿产资源相对丰富。

中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东部部分矿产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高,西部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在优势,但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而中部矿产资源丰度高于东部,资源密度高于西部,从而中部矿产资源优势和开发利用优势潜力很大。

2008年,中部地区煤炭储量占全国储量的39.67%,锰矿占30.3%,矾矿占23.3%,铜矿占48.0%,铝土矿占44.0%,硫铁矿占36.8%,磷矿占34.5%,其中铜矿比重高于东部、东北部和西部,其余矿产比重都高于东部和东部地区,虽然低于西部,但密度却较西部大,开发便利度较大。

中部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对于中部地区城市发展重化工产业具有较大的支撑力度,并且有利于中部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和资本的积累,可以创造更好的条件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不过,中部地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避免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开发,应该努力提高产品深加工程度,积极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并促进城市产业的协调发展。

3.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尽管劳动力可以流动,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户籍政策,导致劳动者福利成本在不同地区的城市相差较大,加上社会交往成本、生活成本和迁徙成本等,劳动力在中部的工资收入仍然低于东部。2008年全国各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为35289元,东部为36557元,中部为24970元,东部是中部的1.46倍。中部各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略高于东北城镇,但略低于西部城镇。

中部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与东部相差较小,但优势依然较为明显。2008年东部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是中部的1.27倍,但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都是中部的2倍多。不过,中部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不仅低于东部,也低于东北和西部,因此成本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中部服务行业成本尽管相比东部更有优势,但是由于服务业发展更多地取决于城市功能环境和人才产业环境,中部服务业发展很难因为劳动力成本低而承接其他地区服务业的转移。

4.区位优势有所加强。

国际服务外包的快速增长有利于突破地域的限制,增加中部地区城市的投资机会。我国过去30年的发展主要是制造业的发展,其中对外贸易对制造业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从而使得对外交通便利的东部沿海地区获得了发展先机。随着国际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对外交通不便的区域也将获得发展机遇,因为承接的是服务,而服务对于交通的依赖程度很低,这样中部地区城市在承接服务方面将获得与东部沿海地区基本相等的优势,加上要素成本和生活成本较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优势将有所凸显。不过,当前国际服务外包的范围在拓宽,技术含量在提高,已经从IT服务外包拓展到金融、财会、咨询分析、售后服务等流程的外包,只有那些相关人才储备丰富、产业体系相对完善的中部地区城市才能获得更大的机遇。

中部地区城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也大幅增加。随着东部地区生产成本的上升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以及未来我国内需的增加,中部地区城市承东启西、贯穿南北的地理区位优势开始显现,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部地区城市转移的趋势越来越强。不过,由于东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将使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会留在东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依然会集聚在科教发达、与先进地区交往方便的东部地区城市,中部地区城市只能承接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但是物流功能将越来越突出。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郑海滨
     1   2   3   4   5    


    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情国力杂志社、中国信息报社联合成立的城市综合实力测评研究课题组,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中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构想,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引导我国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各城市正确判断其综合发展水平,发现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我国城市竞争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权威数据,依托国家统计局详实的数据资源,开展了对中国城市综合实力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测评。
    测评以统计、搜集、整理、分析和反映城市规模、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等基本现状及其发展变化的资料为基础,编辑出版《2011中国城市协调发展及综合实力研究报告》。 这项国家级的课题研究成果为研究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加强城市在全国和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有效地开展城市之间、地区之间乃至国际间的比较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对如何快速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意义重大。
 
1. 2011年12月25日16:00,《中国城市协调发展及综合实力研究报告》首发仪式;
2.2011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研究成果信息发布;
3.解读中国城市区域协调发展及综合实力测评体系;
4.主办方为邀请的部分城市举行颁奖仪式;
5.有关专家、学者演讲;部分受邀城市代表演讲;
6.中国网直播发布会;媒体见面会及部分主流媒体采访。

责任编辑:郑海滨 设计:满瑞 制作:刘智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zhenghb@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219 86-10-88828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