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发布

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的背景及内涵

中国网 | 时间: 2011-12-28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一、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的背景

 (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成就与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城市化率不断提升,城市聚集程度进一步加强。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截止2010年,全国城镇人口总数为6.66亿,比上年增加4400万;城镇化率达到49.68%,比上年提高3.08个百分点,全国已有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城市将是未来经济生活的主要场所。

不仅如此,城市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分,随着中国特色城市化过程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口将向城市聚集,城市将创造越来越多的财富。据统计,2010年地级以上城市(不含拉萨,共286个城市)市辖区年平均人口为38338.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8.0%。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6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83万亿元,增幅18.4%。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的行政面积为62.86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539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31766平方公里,较上年增长1628平方公里,增幅5.4%

 (二)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城市化加速推进的同时,城市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全面,大多数城市只注重经济增长,忽视与之相对应社会体系构建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城市化进程中各区域发展并不均衡,区域之间差距较大。东部地区城市集聚人口多,创造国民财富价值大;中、西部地区城市集聚了较多的人口,但各种资源创造财富的能力有待提升。截止2010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有87818434座城市。东部地区城市市辖区年平均人口为1.60亿人,占所有地级城市市辖区人口的41.8%;东部地区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其创造国民生产总值14.5万亿元,占全国所有城市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59.1%。中、西部地区城市市辖区人口总数为全部城市人口的47.5%,但其仅贡献了30.7%的城市GDP产值。东北地区城市市辖区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占所有城市的10.7%10.3%,处在中游水平。

城市发展有快有慢,大型城市领先中小城市发展,并且呈现以人口为代表的要素资源由乡村流向城市,由小城镇流向大中城市梯度转移的态势。2010年,中国500万人口以上城市有12个,人口总数为9472万;与2009年比较,城市个数无变化,人口总数增加78万。人口200500万城市有32个,人口总数为8648万;与2009年比较,城市个数增加2个,人口总量增加503万。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共计125个,人口总数为29198万;与2009年比较,城市个数增加2个,人口总量增长474万。

 (三)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研究的意义

据此,研究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实力,设计相应的评价体系,对于确定中国城市化水平,发现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中国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引导与激励作用。通过对各区域、各类型城市的优势、逆势比较分析,使各城市能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城市之间的合作,构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城市体系,最终实现中国城市的共同进步。

第二是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政策参考。通过综合实力评价研究,确定较优的城市发展路径,较好的城市格局,促进中国城市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缩小城市之间差距,确保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二、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的内涵

城市综合实力是指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内人力资源、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领域所具备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

 (一)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的横向内涵

从横向来看,城市综合实力是当前城市所聚集的要素的体现,它受要素总量和要素品质的影响。它不单单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状况,还包括城市社会发展程度,城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经济发展支撑体系的现实情况。

城市经济发展状况是城市综合实力的基础,是人们最为关注也最为直观感受到的城市综合实力。它用货币形式表现城市综合实力,是城市收益最重要的表现,也是城市其他领域实力构建的基础和重要支持。

城市社会发展、市民安居乐业是城市经济发展追求的目标,是非货币化表现的城市综合实力。它以城市经济发展为基础,城市社会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必然会有与之匹配的社会发展水平。因此,城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重城市社会展水平的同步。

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的支撑体系,它包括两方面。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水平,二是城市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综合实力强的城市必然是在人造与自然两方面都具有较强的承载力,能充分适应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的纵向内涵

从纵向来看,城市综合实力是城市所聚集要素当前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潜力的体现。综合实力强的城市应当具有可持续性,人力资源、经济社会基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应当得到持续高效的发挥,以保持较为领先的城市综合实力。

一方面,城市当前的经济、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部分。它是对城市各方面所具备达到先进程度和城市运行高效率的直观反映,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另一方面,城市发展的动态趋势是城市未来发展潜力的展现。人口素质、资本技术投入、资源环境压力、基础设施支持能力、发展趋势等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各种要素资源应当可持续的,不断增强,不断完善的为城市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升而服务。

 (三)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的相对性

城市综合实力比较是基于每个城市在所评价目标上相对总体平均水平的差异程度来判断优劣性,它是相对概念。城市综合实力是用指数形式来量化综合实力水平的,它是由一系列指标的加权汇总所得,不再具有具体含义。城市综合实力是以指数或分值表示的各城市的发展状态,它是抽象的综合概念。

每个城市综合实力比较结果不仅取决于该城市的自身发展程度,同时还依赖于其他城市的相对发展情况。即使一个城市的实力绝对量是增长的,如果发展速度低于其他城市,它在综合实力比较中可能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

由于对城市综合实力存在很多不尽相同的认识,因此,在不同的研究者之间自然存在不同的概念定义、研究方法及最终结论。本研究是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研究方法并得出相应结论。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郑海滨
    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情国力杂志社、中国信息报社联合成立的城市综合实力测评研究课题组,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中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构想,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引导我国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各城市正确判断其综合发展水平,发现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我国城市竞争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权威数据,依托国家统计局详实的数据资源,开展了对中国城市综合实力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测评。
    测评以统计、搜集、整理、分析和反映城市规模、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等基本现状及其发展变化的资料为基础,编辑出版《2011中国城市协调发展及综合实力研究报告》。 这项国家级的课题研究成果为研究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加强城市在全国和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有效地开展城市之间、地区之间乃至国际间的比较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对如何快速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意义重大。
 
1. 2011年12月25日16:00,《中国城市协调发展及综合实力研究报告》首发仪式;
2.2011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研究成果信息发布;
3.解读中国城市区域协调发展及综合实力测评体系;
4.主办方为邀请的部分城市举行颁奖仪式;
5.有关专家、学者演讲;部分受邀城市代表演讲;
6.中国网直播发布会;媒体见面会及部分主流媒体采访。

责任编辑:郑海滨 设计:满瑞 制作:刘智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zhenghb@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219 86-10-88828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