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华南

中国广州

中国网 | 时间: 2011-03-23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三)气候特征

  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濒临南海,海洋性气候特征特别显著,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由于水热同期,极利于作物的生长,但自然灾害也比较频繁,台风、暴雨、寒潮、雷电、雾霾等灾害性天气,常常给广州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市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2007年,广州市虽然一些地区出现局部性灾害,但基本没有大范围的自然灾害,总体上属于偏好年景。

  光热资源充足。200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州最暖的一年。广州市各区(县级市)日照时数在1481.7—2141.5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在22.1℃—23.2℃之间,年极端最低气温在1.1℃—5.7℃之间,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6.6℃—37.8℃之间。是年广州市各区(县级市)极端最高气温均未打破历史最高纪录,但35℃以上高温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史同期罕见。

  降雨分布不均。2007年,广州市各区(县级市)的总降水量在1370.3—1964.5毫米之间,除增城市接近多年平均值外,其余均比历年平均偏少,广州市老八区、花都区、从化市、番禺区的年总雨量分别偏少361.3毫米、284.3毫米、193.3毫米、113.2毫米,偏少幅度6.9%—20.9%。广州市老八区年总雨量为1370.3毫米,为全市最少,年总雨量之少为近年罕见。是年全市的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极不均匀,东部增城市多于西部花都区,北部从化市多于南部番禺区,各区(县级市)6月和8月雨量偏多,其中6月尤甚,增城市、从化市、花都区、广州市老八区、番禺区的月雨量分别多达581.7毫米、412.7毫米、363.3毫米、319.8毫米、259.0毫米,比历史同期偏多66.2%、12.2%、25.7%、12.1%、3.6%,引致广州市出现“龙舟水”灾害,从化市、增城市、广州市老八区等地有不同程度损失。而10—12月广州市雨量明显偏少,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全市范围内没下过一场透雨(日雨量≥20毫米的降雨),11月全市雨量最多的增城市也只有4.9毫米的降雨,其他地区雨量更加稀少,旱情十分严重。

  季风气候突出。冬夏季风的交替是广州季风气候突出的特征。冬季的偏北风因极地大陆冷气团向南伸展而形成,天气较干燥和寒冷,有时会有寒潮、霜冻、冰冻等灾害;夏季偏南风因热带海洋暖气团向北扩张所形成,天气多温热潮湿,常见灾害有台风、暴雨、雷电、强对流等天气。夏季风转换为冬季风一般在每年9月份,而冬季风转换为夏季风一般在每年4月份。

  气象灾害频繁。2007年,广州局部地区气象灾害依然比较频繁。首先是雷电灾害严重,各区(县级市)的有雷季节长达186—223天,共出现66—80个雷暴日,全市共发生雷电灾害169宗,造成火灾爆炸事故7起,死亡11人,受伤10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其次是夏季天气炎热,各区(县级市)35℃及以上的高温日数为31—39天,比往年明显偏多。由于高温持续时间长,盛夏天气十分炎热,各地气象台(站)频繁发布高温预警信号。第三是局部地区强对流天气对交通运输和市民生活带来了影响。是年有几次强对流天气,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如:4月17日下午,受锋面低槽的影响,从化市、白云区等地出现雷雨大风并伴有冰雹,阵风达12级。5月26—27日,广州又出现暴雨和雷雨大风天气。黄埔区、花都区、从化市部分地方的雨量达到100毫米以上,广州市区内多处马路被水浸,造成交通堵塞,白云机场有30多个航班受影响造成延误。

  (四)水源特征

  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水域面积广阔,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2条,老八区主要河涌有231条,总长约913公里,不仅构成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也对改善城市景观、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起到突出的作用。

  广州市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本地水资源较少,过境水资源相对丰富。全市水域面积7.4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主要河流有北江、东江北干流及增江、流溪河、白坭河、珠江广州河段、市桥水道、沙湾水道等,北江、东江流经广州市汇合珠江入海。本地平均水资源总量79.7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8.81亿立方米,地下水14.87亿立方米。以本地水资源量计,每平方公里有106.01万立方米,人均1139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二分之一。过境客水资源量1860.24亿立方米,是本地水资源总量的23倍。客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南部网河区和增城市,其中由西江、北江分流进入广州市区的客水资源量达1591.5亿立方米,由东江分流进入东江北干流的客水资源量为142.03亿立方米,增江上游来水量28.28亿立方米。南部河网区处于潮汐影响区域,径流量大,潮流作用也很强。珠江的虎门、蕉门、洪奇门三大口门在广州市南部入伶仃洋出南海,年涨潮量2710亿立方米,年落潮量4088亿立方米,与三大口门的年径流量1377亿立方米比较,每年潮流可带来大量的水量,部分是可以被利用的淡水资源。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郑海滨
     1   2  


    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情国力杂志社、中国信息报社联合成立的城市综合实力测评研究课题组,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中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构想,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引导我国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各城市正确判断其综合发展水平,发现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我国城市竞争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权威数据,依托国家统计局详实的数据资源,开展了对中国城市综合实力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测评。
    测评以统计、搜集、整理、分析和反映城市规模、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等基本现状及其发展变化的资料为基础,编辑出版《2011中国城市协调发展及综合实力测评报告》。 这项国家级的课题研究成果为研究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加强城市在全国和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有效地开展城市之间、地区之间乃至国际间的比较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对如何快速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意义重大。
 
1. 2011年12月25日16:00,《中国城市协调发展及综合实力测评报告》首发仪式;
2.2011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研究成果信息发布;
3.解读中国城市区域协调发展及综合实力测评体系;
4.主办方为邀请的部分城市举行颁奖仪式;
5.有关专家、学者演讲;部分受邀城市代表演讲;
6.中国网直播发布会;媒体见面会及部分主流媒体采访。

责任编辑:郑海滨 设计:满瑞 制作:刘智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zhenghb@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219 86-10-88828057